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舊石器時代中期

馬壩人 長陽人 丁村人

1954年,在山西省汾河岸邊曲沃里溝及南梁、襄汾丁村、交城西治河、靜樂風程山、朔縣後屹塔峰、保德火山附近發現距今約十萬年前的「丁村人」。而考古學家亦先後在陝西吳堡宋家川、榆林油房頭、神木永興堡;甘肅慶陽趙家寨;寧夏中衛;湖北長陽趙家堰;廣東曲江馬壩鄉等處,發現了長陽人和馬壩人。這些人顯然已經具備了更接近現代人的體質特徵,故被定為舊石器時代中期之人種。而本章節將為「馬壩人」、「長陽人」和「丁村人」加以介紹。

馬壩人

舊石器時代中期原始人類化石。1958在發現於廣東韶關馬壩鄉獅子山洞穴中,故名。所發現的化石為不完整的頭骨一具,其形態特徵,額骨向後逐漸傾斜,低於山頂洞人,但高於北京人;眉膌粗壯,眉膌之後額骨部份明顯收縮,類似猿人;頭骨骨頭較猿人為薄,頭骨高度也較小。其年代比北京人為遲,屬"古人"階段。

長陽人

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化石。1956年在湖北長陽趙家堰洞穴中發現,故名。所發現的化石有上側上頜骨一部份和牙齒三枚(兩枚附於上頜骨齒糟中,一枚是單獨的),體質形態屬"古人"階段,其年代遲於「馬壩人」,早於「丁村人」。

丁村人

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化石。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附近發現,故名。所發現的化石有屬同一個體的門齒兩枚,臼齒一枚。齒的結構具有原始特徵,而齒冠和齒根較北京人細小,而兩顆上門齒都呈現鏟形的特點,這是從北京人直到現代中國人都具有的特徵,而其體質形態則仍屬"古人"階段。同時出土的有大量石器和伴生動物化石。

從丁村人發現的遺址,我們可以推測出當時,丁村地區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些,人們一方面獵取附近草原上的扁角鹿、象、犀牛、熊、貉等動物,同時也發展出了漁撈業,從汾河中捕青魚、鯉魚、鯇魚、厚殼蚌等水產為食物。

丁村人的石器多用角頁岩來製造,大體上多用摔砸法和碰硬法打成,跟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傳統沒有什麼差別,一般也很少作第二步的加工修整。在丁村人的遺址中,發現酷似球型的石器,可能是狩獵用的「飛石索」,這是將兩石球用繩索繫在繩端,獵人握住一端石球,使另一端石球旋轉,並朝向獵物投射,繩索由於石球的旋轉力,而能緊緊纏住獵物的腿或頭。今天在澳洲土著中,仍可看見這東西。其遺址內之石片石器數量極多,石器類型以砍伐器為主,石球及三稜尖狀器顯示出丁村與匼河的淵源關係。但是丁村舊石器比起匼河、周口店等早期石器來,卻有明顯進步,即丁村人己經有了原始的石瓣技術,同時亦發現出先進行石核的修整並敲打出打擊台面,然後才開始打擊石片的工具製造程序。石器也呈現比較明顯的類型分化,反胦於工具的使用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工。

 

 


參考書目: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歷史分冊考古學篇》(上海辭書出版社1978年版)

蕭璠《先秦史》(眾文圖書公司)

周谷城《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博樂成《中國通史》(大中國圖書公司)




舊石器時代初期

舊石器時代晚期


返回本版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