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不祥,转自悼红轩
摩 登 红 楼 梦
“现代版”的《红楼梦》应是什么样的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我妈从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看《红楼梦》,一直看到现在还手
不释卷,据说我妈的闺中好友们,一个个都是如此。我实在难以理
解,这样一本老书,浪漫比不上琼瑶,传奇比不了金庸──宝玉追
黛玉老是磨磨蹭蹭的,宝钗当第三者也似乎当得心不在焉──竟还
被我妈她们当成宝贝。“你那书过时啦。”我对妈说。妈却总是不
置可否,并坚决抵制我推荐的港台小说。
于是,我决定给妈一个既成事实。把她心爱的《红楼梦》改造
一番,作为“故事新编”讲给她听,想让她从比较中悟出来真理。
我给妈讲的《摩登红楼梦》第一章叫《烟雨蒙蒙》。
先讲宝玉和黛玉相识。原书上宝黛相识写得太平淡了。贾母颤
巍巍说的那句;“来呀,宝玉,快见过你妹妹。”竟让人想起今天
的相亲。现在的小说里男女哪有通过介绍人认识的,他们全靠自已
“碰”。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让黛玉抱一摞书在街上走,宝玉也
似乎不太方便从贾府出来在街上乱逛,然后把黛玉的书撞得满地都
是,那就退而求其次吧。话说黛玉的轿子刚一进贾府的大门,正碰
上宝玉下学回来,四目相碰,一时不便开口问对方是谁,彼此却都
是心头撞鹿……不等我讲下去,妈就立刻指出按贾府的建筑格局,
即使黛玉一进大门宝玉就碰巧下学,两人也根本不可能碰上。我傻
眼了,绞尽脑汁又想了几个宝黛相遇的方案却都被妈有理有据地一
一否定。
见鬼,人家小说里怎么男女主角一下子就碰上了呢?我气急败
坏地翻出《红楼梦》,在插页那张贾府示意图上东西乱撞,希望好
歹找出一条路线,让我的男女主角浪漫相逢,而不必由他们的老祖
母牵线搭桥。不管怎样,宝玉和黛玉还是一见钟情,然后坠入爱河
了。每天传书送简,互吐爱慕不计其数,然而好景不长,大方泼辣
的宝钗走进了宝玉的视线。明知从资历上和才情上都难以与黛玉匹
敌的薛宝钗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用美酒和
甜言蜜语将半醉的宝玉骗得与自已同床,从而怀上了宝玉和亲骨肉。
“什么?”妈听到这儿将眼睛瞪得大大的。
“这样才引人入胜嘛,不痛不痒的谁要看?再说,以薛宝钗这
样有心计,这种事也不是做不出来。”我振振有辞地分析了一通薛
宝钗此计谋的可行性以及成功的百分率,最后下一句断语:“善于
笼人心的薛宝钗对付两个只知道雪月风花的玉人儿,还不是小菜一
碟?”“这和原著也相差太远了吧?妈喃喃道。
我胸有成竹:“您正好说反了。这种事在原著里多得很呢。秦
可卿淫丧天香楼,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袭人还和宝玉初试云雨呢,
就不许宝钗试了?”看到妈的表情,我忙添上一句大道理:“这正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礼教的日益衰败啊."
“嗯嗯,”妈总算抓住了一句熟悉的话,忙点头称是。我忽然
又灵机一动,问妈:“您记得原著中有一回,黛玉晚上去怡红院找
宝玉,人家没给开门吗?”“记得记得。”“后来谁从里边出来了?”
“宝钗吧。”“对──了!就是那天晚上!”我得意地大叫一声,
一掌拍在沙发上。妈完全被震住了,接下来讲的时候无论我讲得多
离谱,她再也不挑剌了。
宝玉被宝钗逼婚,黛玉在二人大婚之日愤而出走。宝玉在码头
追上了她,蒙蒙细雨中,二人相对无言。终于,黛玉独自登上了南
去的船。宝玉失魂落魄地立在江边,追忆往日欢爱,心痛如割。正
所谓:“爱也匆匆,恨也匆匆,消散蒙蒙烟雨中”。
这一段《摩登红楼梦之烟雨蒙蒙》虽然称不上荡气回肠,却也
给我发挥得漓淋尽致。可是妈清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后再
不许你这么糟蹋《红楼梦》!”不仅如此,以后单独跟我在一起的
时候,只要我一张嘴,妈立刻心有余悸地露出戒备的神情。我的
《摩登红楼梦》才刚开了个头,我还准备让宝玉和黛玉分别拜师习
武,若干年后华山论剑的时候再重逢呢。那时候,二人长剑并举,
宝玉一招“花谢花飞飞满天”,黛玉一招“约消香断有谁怜”,旧
日的旖旎风光竟在森森剑气中重现,该有多过瘾哪。不过照目前情
形来看恐怕讲不下去了。
悼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