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台灣土風舞之歷史 ³ 陳立嶽

歷史是一面鏡子,由古可鑑今。

台灣土風舞由其參加人數以「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曲線起伏來說可分為三個時期,即:一、發韌時期(1957~1967),二、全盛時期(1967~1978),三、固定時期(1979~至今)。

以陳驥先生主導,救國團為主要推廣場所。台灣之土風舞各時期可說由少數熱心人士主導,人物如下:

 陳驥1957(民國四十六年)~

張慶三,有土風舞國父之美譽,全盛時期之老將,1964起參與至逝世時仍念念期勉舞友仍需努力。

ƒ 楊昌雄,約略與張慶三同期,現可說完全不參加土風舞聯歡。

黃耀南,1978年前後五年是他為土風舞全力衝刺的時候又出唱片又編舞,我們現在跳的許多高級自編舞都是出於他的心血,如藍色維也納等,他現在不跳了。

劉效坡,南部老將,八十歲了,小茶店就是他編的,現在仍是很多人愛跳的優秀作品,就是現在,他仍對土風舞很關心。

歷史之巨輪時刻不停,生活方式與意識型態與時俱異,任何土風舞均無法長期保持其原貌;或因求變而由簡入繁,或經整理而成欣賞藝術。或存於祭祀慶典中,因人類交通頻繁,而相互影響注入新血液,使土風舞的定義範圍,因時空而異。某一舞蹈之興衰榮辱亦嘗不同,故發韌時定在1957(民國四十六年)。

今以上述三其分述如下:

一、發韌時期:1957~1967之十年。

因台灣之土風舞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以前領域可謂空白,較正式是195712月由救國團主辦,請美國人Rickey Holden先生來台教了30首土風舞開始,當時人數123人,對象是國小老師,地點國際學舍。現仍有人跳的,剩下水舞(Mayim)、農家樂(Shiboleth Basakar)二首。重要記事如下:

19602Rickey Holden二度來台,介紹12首,現存蜜色羅小姐(Misirlou)仍有人跳。

1962~1968,救國團共舉辦六場康輔人員研習會。

19634月,美國人Josep hine Kidd小姐在台中體專和東海大學教授近十首。

19647月,台北Y.M.C.A.(青年會)張慶三提供唱片翻譯舞步說明三十首,於是本省土風舞進入多采多姿景象。

19648月,美國人Dare Rosenbers 先生來台教舞。

19657月,美國人Jean M. Foster,小姐來台教舞。

1969年止,唱片全部由「女王唱片公司」投資出品,共計一百三十片。

1974年止,全台跳過土風舞者粗估計三百萬人以上。

二、全盛時期:1968~1978

以上時期主要由救國團「陳驥」先生主導,他淡出後漸由有土風舞國父之稱的「張慶三」先生接棒,直至他去世。

1977年,政府以教育部為主導推展全民運動,土風舞活動為其中之一。

1978年開始,教部開辦土風舞指導員研習會,以培訓各地指導人員。後使用如下之統一教材。

1981年,有土風界之大事就是由教育部主編,內政部策劃,國防部印刷之「土風舞選集」上下冊,正式出版,內分中國、美國、歐洲、以色列、東南亞、其他及自編舞以系統化處理之500首經典之作,由當時之教育部體育司司長蔡敏忠博士擔任主編,該書且為非賣品,現存高市體育圖書館。做為年度國家培訓指導員統一教材。內容取材非常嚴謹,由張慶三親自審定。當時國家土風舞幹部選拔,條件非常嚴格,且全省每縣市只限兩人,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以正式公文通知為依據,培訓期間,吃、住、交通一切公費,可請公假,當時代表高縣政府的兩人中有一位是現任本會常務理事林秋萍,很可惜他臨時有事沒去,另一位現也在本會就是姚琮小姐,她去受訓了。本人則是代表高市政府派去接受培訓的另二位其中一位(還有一位是李朝煌先生)。

這個時期土風舞由學校走入了民間,不僅限於都市更達到鄉村,民生主義、育樂兩篇於是達到。

土風舞實乃各現代舞蹈之先驅,舞蹈史權威Curt Sachs於他所著「世界舞蹈史」(A World Hisfory of the Dance. 1938)一書中闡述當文明發韌時舞蹈已比其他藝術更早發展,只有在舞蹈中音樂才有價值,這樣的舞蹈歷史竟引起當時的人類學家大吃一驚;本時期光高市就有88個土風舞社團。本時期傳統舞資料大部由香港國際土風舞協會曾小星主席提供。

三、固定時期:1979~迄今

1979年以後迄今,經歷全盛時期,為迎合暴增的各階層人口,各式非土風舞之自編舞大量出籠,歷經近十年之時光考驗,參與人口逐漸下降,直至1990年左右保持在一固定水平不再下降,這其中原因何在很耐人尋味,研討其中原因,正可作為本協會今後辦土風舞活動發展方向之參考。簡述如下:

這屬「行為生態學」Behaviovral Ecology之領域,實非本章所言範圍,故不便多所著墨,總之文化愈進步,工商愈發達,休閒活動愈形重要,土風舞比其他舞更具有一定的潛力與價值。目前在狹長型的台灣島要跳經得起時間考驗,且較固定的「土風舞」曲,在北、中、南三區恰恰發展出三個經常性活動地點如下:

A、北部:中正堂,楊大姐

B、中部:南投、彰化:社教館

C、南部:常春土風舞協會,文化中心

以上三處,所放舞曲均是台灣經四十餘年來之精華,演化的結果,基本一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物就有其存在價值,也就是具「藝術」價值之永恆性所在。

台灣與大陸土風舞的比較 ³ 陳立嶽

以中華民國的「台灣」為首之亞洲四小龍在經濟領域的成就,是眾所週知的奇蹟。然而在藝術領域亦有另個成長「異數」,知者寥寥罷了,那就是,台灣「實用性舞蹈」(即土風舞)已登峰造極於世。

大約二十幾年前,舉世的舞蹈專家,開始對台灣的「實用舞蹈」(註一)發展側目。在各種有利因素的相互激盪下在此形成了對「實用舞蹈」得天獨厚的環境。終於締造了今日令任何外來專家、訪客都感震撼與迷惑的蓬勃發展現象。今日台灣無論在「參與人數」、「人日均舞時數」、「月均編舞作品產量」均高居世界之頂。如今世界「實用舞」,專家莫不以能到台灣來介紹舞蹈或發表其新著為首要之務。

從事「群眾舞蹈」專家的「港」,「台」舞蹈家陳立嶽(註二)先生,做了以上的指出,先生近年數次走訪了北京「中國舞蹈家協會」及上海分會並在全國及蘇聯波蘭維也納匈牙利、「波羅的海」等「集體舞蹈」強勢國家做了詳盡了解及觀摩。

下文就實用舞蹈在台灣的發展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及階段作一剖析。並就大陸之舞蹈現況以下列四子題作一簡要報導。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三、台灣舞蹈於世界舞蹈史之價位。四、大陸舞蹈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

舞蹈之定義乃「自然」和「人文」兩極端之學科之橋樑作用。於四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其特徵乃「時空」運用性強。舞蹈分實用及表演兩類。

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

台灣舞蹈史有案可考,起於日據時期,當時有條件從事舞蹈者可謂鳳毛麟角。若筆者沒記錯,則僅李彩娥一人留日專攻「舞台舞」,學成後曾赴北京、越南等地演出轟動一時。群眾舞的天地則一片空白,殆民國四十六年被譽為「德州旋風」的美國土風舞大師李凱荷頓首次來華教學,掀起了國人對土風舞的認識與熱愛,不數年即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娛樂。今天,舉世公認台灣「實用舞」即土風舞已執世界之牛耳。至於「舞台舞」則屬林懷民之舞蹈造詣亦為舉世公認。

三、台灣舞蹈於世界之價位

台灣之舞蹈於世界舞蹈史觀之,起步即晚連小老弟都稱不上。短短時日能有此非凡成就全拜經濟起飛之賜,因舞蹈乃高層藝術,需建於紮實之物質生活基礎之上。

世界舞蹈,發源成形於十二世紀之北歐,當時,僅有小地區之流行群眾舞,再演進成傳統舞,最後在十八世紀末,舞台演化出來。此後,整個舞蹈文化的演進,分兩股平行的主流。那就是:一、實用舞。二、表演舞。這兩股主流無論如何都是相互獨立的,在不同時期,它們以不同的方法互相影響。一直演變到二次大戰後才各分出流行性舞。這中間經過了八百年的漫長歲月,而台灣卻在短短的五十年,趕了上來而且還超過了頭(除了古典芭蕾),這卻是一種奇蹟,亦即是台灣的土風舞奇蹟。

四、大陸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大陸舞蹈受四至五個機關節制

  1. 教育局、社會局管交誼舞(台灣稱交際舞)。

  2. 青年宮、少年宮、文化宮管實用舞。

  3. 體育協會亦管流行實用舞(即台灣之韻律舞、有氧舞蹈)。

  4. 舞蹈協會管「流行舞台舞」之演出事項。

然自中共實行改革後已不太管舞,如大都市舞場有跳至凌晨三點者。舞場門票差別極大,有一點二元者(人民幣),有近七十元者(外匯卷),他們的工資卻都平均五、六十元一個月。有早、茶、晚舞,北平六十餘處,上海近百處,打烊較早約為廿二時結束。最大舞場不在上海竟在石油城「克拉瑪依」可容納五百對以上,位於中蘇邊界一百公里處。亦有迪斯可專用舞場,其裝璜不亞於台灣,裡面盡是國中、高中生,此類舞場對「台胞」不歡迎,裡面有公安人員巡邏,如一定要進去,說一說也行。

中共要舉行「國際標準舞大賽」,光「英國皇家舞協」,中共即寄去二千張請帖。

至於「流行性實用舞」正流行霹靂舞、迪斯可、街舞。

他們「傳統性舞台舞」水準極高。

而「傳統性實用舞」則一片空白,對我們認知方面,對我們的舞台舞有相當之研究,對我們的「實用舞」無論流行或傳統性均無了解。

至於國際土風舞(即集體舞)之開山鼻祖地東歐北歐共產國家則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光環,歌舞昇平的高藝術水平生活,只能在史料中追尋。在布達佩斯的公車上幾個匈牙利人正以訝異的眼神看著我手中拿的一本從列寧格勒買來的俄文「土風舞集」而討論著。

註一:「台灣盛行的自編舞」一直和「傳統土風舞」混淆不清,因均有群眾性及「每曲一舞法」之特性,故一併歸類「實用舞蹈」處理。

註二:陳立嶽先生,浙江,天台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於湖南長沙市。

經歷:1.高縣全縣土風舞比賽評審委員。

2.高市歷屆「體育季」節目中土風舞項之總策劃。

3.高市「觀光季」節目土風舞項之策劃。

4.高市各主要土風舞社團(如晨風、圓山、澄清湖、健美早操、躍馬、中化小港廠)之社長或指導老師。

5.高市中正文化中心內部員工康輔指導員。

6.高雄市常春土風舞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現任:

1.香港「國際土風舞社」指導老師。

2.高市中正文化中心「戶外活動組」義務工作人員。

3.高市民眾休閒運動委員會委員。

4.「新生代」舞蹈中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