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翻譯『人性觀與法哲學』緣起

/陳才崑撰

如果說,中西文化的差異在某種意義上宛如家庭用電和高壓電之間的偌大差別,那麼,謂之當今日本的學術或文化乃是有如具備一種「變壓器」的機轉功能,應非過言。

試以我們日常的家電用品為例吧!原本發源於歐美的這些民生用品,之所以日本製的尤比歐美造的還要受到國人歡迎,其中主要緣由,除卻物美價廉、堅固耐用兩個因素外,比諸歐美工商人士,日本人於設計製造之際,曾經特別針對東方人的習性、能力與需求,付出更多的關注費心,這點恐怕也是一大關鍵吧?

其次,像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字眼:經濟、社會、自由、美術、法治等等,據研究,亦諸多出自近代日本學者的譯筆,才使之躍升為富有現代意義的漢文術語。當然,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日本文化的形成係在其原始文化的基礎上長期吸納、融合、提煉傳統中華文化,然後到了近代則又有系統地大量攝取歐美文化,以致遂使得現今日本文化同時兼具有東西文化的特長。不論歐美圖書的翻譯出版量,或是研究外國文化的人數,日本均高居世界之冠,良非我們可堪比擬。允稱舉凡足以代表任何個別文化的經典著作,皆可在日本找到日譯本和專題研究論文。

蓋因日本此一文化負載量的不斷提昇,日本學者研究學術之際,往往比較能夠持有宏觀的視野,將東西方的「東東」一併端上「手術台」來加以解剖分析。是故,當我們使用吸納、攝取、融合等措詞來說明當今日本文化的多「源」性時,其實這裡面即已隱含承認當今日本具有某種程度的「變壓器」、「轉化」之機轉功能。


雖然我們社會倡導「集中外之精華」之類的主張,亦不乏人,而且也已經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光陰,但面對著時下書店充斥著琳瑯滿目的娛樂消遣性的翻譯圖書,前述所謂足以代表世界各族人民智慧的經典,卻反而鳳毛麟角,怎不令人喟然而嘆呢?

豈僅筆者一人喟嘆而已!其實遠自多年前筆者歸國和千華負責人廖女士結識後,她亦常常「慫恿」我「下海」迻譯一些較具深遠意義的日文著作。加諸數年來親身目睹國內社會自從民主化之後的「痛苦」景象,於是乃催化了我優先整理了這本法學啟蒙書:『人性觀與法哲學』。

誠如該書所說,民主要能運作圓熟並非容易,歸根究柢,猶須仰賴國民每個人的「主體理性自覺」,以及擁有一套可以保障和平公正競爭的遊戲規則。然而,民主自由的體制畢竟是西方的產物,不是我們過往數千年歷史文化的自然生成。雖然我們的國民公意已經確立了這個建設的大方向,但是數千年的威權觀念、損人利己乃至不尊重人的惡習,如何有效滌除?亦即在微觀上如何轉化我們每個國民內心深處的「野狼」變成「家犬」,於宏觀上如何融合中西文化之優點,在在皆考驗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與能耐。

台語諺云:「有樣看樣,無樣家自想」。長尾龍一教授這本小書正是一個好榜樣,它兼具東西方之視角,跨越了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回歸人性的共通本源再出發,戮力於尋求一個和平發展的有秩序環境。其中沒有教條,沒有說教,平實剴切,輕鬆幽默,相信必能有別於坊間一般法律圖書,而更輕易地讓讀者一嘗法學的神髓,更加地認識自己的本然,更明瞭人性的真面目,進而有所警醒與提昇。

付梓倉促,註釋不周,謬誤難免,當於再版時一併更正。歡迎讀者不吝賜教,無任感禱。

 


目錄及第一章全文


目錄

一、人為何爭執
A.兄弟姊妹爭吵的功用
B.骨肉相殘
C.爭執與人性

二、黃金時代的神話
A.海希奧德與黃金時代
B.奧維德與黃金時代
C.無政府主義的和諧樂園

三、毋須法律的烏托邦
A.昭和時代的殺手們
B.馬克斯主義與無政府主義
C.自主秩序

四、青苔與人
A.理想的團體生活
B.勢力範圍與順位次序
C.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D.非社會性動物的人

五、義利之爭
A.「義」與「義」之爭
B.悲劇的王子
C.定「分」

六、有智慧的野狼
A.「白雪公主」裡的女王
B.蜜蜂螞蟻和人
C.眾人對眾人的鬥爭
D.權力巨獸•犡掰狦

七、犯罪與人性
A.監獄世界
B.作為報應之刑罰
C.過去之惡與將來之善
D.作為宿命之犯罪
E.犯罪與社會

八、自私主義者的世界
A.衣櫥裡的法律關係
B.於「愛的共同體」之外
C.「我的」與「你的」
D.鬥爭轉化為競爭

九、裁判與暴力
A.談判解決糾紛
B.討債
C.關於「債務名義」
D.裁判儀式與遊戲規則
E.訴訟事關大眾

十、羊型與狼型的民主政治
A.民眾的自治能力
B.青年期的民主政治
C.民主政治的考驗
D.野狼變家犬

十一、戰爭何日休
A.安妮的預言
B.麥克阿瑟的終結論
C.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D.兩種和平論

十二、法律與日本人
A.「咱們日本人」徵候群
B.「非訴訟社會」的日本
C.「緣」的有無
D. 日本人喜歡規矩


內文:

一、人為何爭執?

A.兄弟姊妹爭吵的功用

我和妹妹經常吵架
可是我喜歡妹妹啊
即使是這樣,吵起架來
我總是會說她「笨蛋」
每當吵起架來
我都是拼死拼活的
但是吵完架之後
我卻會覺得對不起她
真是好奇怪

(大越 ,「妹妹」『每日新聞•琦玉版』1985,11,25

 



這是一名國小四年級小女生所作的詩。明明覺得自己的妹妹長得很可愛,可是一旦吵起架來卻也是拼死拼活的。允稱很可愛地描繪出兄弟姊妹爭吵的心理。對小孩子而言,兄弟姊妹爭吵其實就好像小狗或小貓的嬉戲,係一種體育運動。小孩子的體內積累過剩的精力,時常需要尋求發洩口,若是兩個小孩在一起,毫無疑問一定會由彼此頂撞發展成相互扭打的。

至於為何爭吵的原因,俯拾即有,多彩多樣,舉凡為了搶玩具、玩撲克牌或是到門前遊戲之“意見不合”,抑或為著對長相體格曾否說了侮辱性的話之“自尊心的爭執”,以及因單方面時常受到父母的誇讚或學校成績好所引起的“嫉妒心”等,均屬之。大抵結局都是一方開始嚎啕大哭,一會兒之後,卻又和好如初地玩在一起。

據說,年齡相近的兄弟姊妹於每日爭吵之中成長過來的人和那些沒有兄弟姊妹的獨生子,會形成彼此迥異的人格。若說何者為好,答案當然是長短互見,如果就社會人的成熟度來看,有經驗過兄弟姊妹爭吵的一方會比較成熟。縱使和別人有利害或意見對立的情形,他們也會比獨生子更懂得爭吵,更懂得妥協,更明瞭恢復友好之道。

相對的,獨生子的成長過程受到父母溺愛,短於和父母以外的人相處,終至養成任性的人格,常常受創於人際關係,一旦和人發生爭吵,似乎就很難和人恢復友好。最近於日本廣泛造成重大問題之「欺負(同學)」的一大原因,即是由於獨生子愈來愈多,他們欠缺兄弟姊妹爭吵的經驗,不曉得如何拿捏兒童間的爭吵、恢復友好之故。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說:「人是有如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乃是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的確,這是對人生非常犀利的觀察,並且也引起我發覺這是一種典型獨生子的人性觀。固然,叔本華他有一位小他九歲的妹妹,實際上卻形同在獨生子的環境中長大一般。

於此,叔本華所比喻的刺蝟之刺,大概就是指我們人的自戀狂(Narcissism)吧?我們大家常有「遠看一枝花,近看滿臉麻」的經驗,亦即遠遠看覺得十分憧憬的某人,可是一旦當你接近他,始知那人渾身自戀狂,於是乎驟然讓你感覺噁心起來。同樣的情形,我們自己可能也會予人這種感受吧?每當遭遇此類情況,我都會想起叔本華的這段話來。

然而,兄弟姊妹爭吵,特別是小時候的情景,且不論是否有碰觸刺蝟之疼痛感,因其是肉體實際頂撞,反而更能蘊育出道道地地的人際互動關係。像獨生子型的人的人際互動關係,他們一方面討厭別人的體臭,並且又對自己的體臭同時懷有自戀狂和自我嫌惡感,這比起那些日常都處在肉體對肉體、真心對真心的衝突之中,於兄弟姊妹爭吵環境裡長大的人的人際互動關係,允稱是鮮明的對比。


B.骨肉相殘

兄弟間的爭執,並非經常都是襯托著愛情那般引人發噱的。例如出現在日本『古事記』(日本最早的史書)裡山珍海味的故事,即屬予人感受不到愛情、是為極其殘酷的復仇記,此外,(開幕府風氣之先的)源賴朝甚且殺害了所有自己的親弟弟。『舊約聖經』的「創世記」亦記載著該隱和亞伯兩位兄弟爭吵的故事。

上帝創造天地的最後一日,創造了亞當和夏娃,讓他們住在伊甸園裡。不久他們偷吃禁果而被趕出了伊甸園。後來,夏娃生下兩個孩子,即該隱和亞伯,亞伯深蒙「主」(上帝)的恩寵,該隱對此產生嫉妒,所以誘殺亞伯於野外。其後,該隱住在伊甸園東方的挪得地方,和那裡的女人結婚生子。所謂人類史係由兄弟相殘開始,即是指此而言。

亞當夏娃的故事和該隱亞伯的故事,予人的感覺似乎原是分屬兩個個別獨立的故事。亞當夏娃被趕到伊甸園之東,該隱亦被趕到伊甸園之東,該隱和亞伯皆不在父母的監護下,而是直接接受上帝的指令,凡此多多少少予人不甚自然之感。尤其奇怪的,是該隱和那裡的女人結婚這一點,明明那時世界上應當僅有亞當夫婦和該隱等三人而已,到底這個女人是從哪兒出現的呢?在彼相信『聖經』上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的時代,人們曾為這個疑問大傷腦筋。伊薩克•都•拉•培瑞爾(1594~1676)這人即曾倡議說亞當夏娃之前已有別支人類存在,結果慘遭下獄。

即使在目前的社會之中,骨肉兄弟彼此仇視,互相爭吵,絕非鮮事。對於常聽到的「人類皆兄弟也」,據聞也有人說「也正因此,所以爭吵不斷」。於某種意義上,允稱人類彼此間的爭吵是屬於兄弟吵架吧?像打從上個世紀到本世紀的德法紛爭,即被比喻為同屬孕育自歐洲文明的兄弟爭吵,而舊蘇聯和中國間的對立亦被指為同屬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兄弟吵架。到底為何骨肉兄弟、人類兄弟要如此相互爭吵呢?


C.爭執與人性

有關「人為何相互爭吵」的疑問,答案很多。而且也會因答案的不同而會對社會秩序、法律的實況有基本見解迥異之處。

關於對人性的理解方式,大別之,據說包括兩種:綿羊型的理解和野狼型的理解。依據前者的理解法,人本來是溫馴的動物,爭執祇是因某些錯誤所造成的偶發事件,若能去除其錯誤的原因,人即可和睦地生活。至於何謂錯誤的原因,

抑或如何去除其原因,觀點則諸多紛歧。自古以來,人們稱呼這種綿羊型的人性觀為「性善說」。這種觀點的代表思想是無政府主義(Anarchism)的思想,根據這種思想的主張,當人們能夠天真爛漫、自由率性地生活時,即能實現一種毋須國家、法律、法院、警察、監獄的理想美好世界。

從野狼型的人性觀來看,人原本就是好鬥的動物,彼此爭執、相互仇視、互相殘殺以過活,這是人間的宿命。這種觀點人們稱作「性惡說」。古代中國的荀子、十七世紀英吉利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之流的思想家,即是基於此種性惡說,來思考社會秩序、法律秩序的問題。霍布斯的名言:「人之於人是野狼」,他指出:世間若放任其自由發展,將會是「眾人對眾人的鬥爭」。

站在這種性惡說的人性觀,到底如何為人間帶來和平、秩序呢?性惡說的思想家們認為,必須對人的攻擊性、破壞性有所節制。性善說的思想則認為,若能放任人的本性,便能帶來和平美好的秩序,權力的介入祇有促其更加惡化而已。這也就是說,比諸性善說帶有反權力取向,而性惡說則具有權力取向之故。

綿羊終其一生都是綿羊,野狼由生到死亦是野狼,可是人卻是有時是綿羊,有時是野狼之奇異的動物。平時老老實實的人,一旦酗酒就會變得粗暴狂亂。即使不酗酒,發生類似的情形,亦時而有之。二次大戰期間,在中國大陸上燒殺劫掠的日本人和那些默默在田裡耕作,或是每日擰著皮包擠電車上班的我們這些日本人,並非不同的人種。縱令是戰爭期間的日本人,在接到召集令之前原本也是溫和的農民或上班族的。

人乃是介於綿羊和野狼之間的動物,不,應該說是時羊時狼的動物。係因這種人所以才構成我們大家所賴以生存的這個人間社會。放眼當今世界,既有和平過日子的國民,亦有成天沉陷在戰爭、內亂之中的國民。既有民主國家、崇尚自由主義的國家,也有獨裁國家、反對自由主義的國家。既有經濟上屬資本主義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國家,亦有所謂混合制的國家。像這些政治體制、經濟制度的背後是否存在著各自不同的人性觀呢?

比諸基於對民眾的不信任,處心積慮想要限制經濟自由、封殺民眾參與政治的獨裁體制,民主政治則是奠基於對民眾的信任之政治體制。在此意義上,民主政治係屬奠基在性善說人性觀之上的制度。所以,不信任民眾的性惡說思想家們才會批評民主政治,說它是一種信任不該信任之物的愚蠢制度。實際上確實本世紀的史實亦曾經發生過不少民眾違背對自己的信任,用自己的手親自破壞民主的實例。

然而,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石真的祇是單純的性善說嗎?卻也未必。咸認為民主政治具有發散人的好鬥本能於和平之中的機制。例如血氣方剛情緒煩燥的青年,讓他學習劍道,一方面可滿足其好鬥本能,一方面則可以將鬥爭轉化為競爭。比諸鬥爭會給對手造成破壞性的傷害,競爭則屬建設性地提昇自己的能力。體育運動或多或少即具有此種將破壞性的鬥爭轉化為建設性的競爭之作用。

民主政治乃是取代像日本過去的源平之戰、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武力爭鬥,透過「選戰」這種和平性的競爭,以確定政權的歸屬,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權力鬥爭的體育運動化。日本一旦解散國會,明明是自己有失職責,國會議員們竟然齊聲高呼萬歲,綁起布條,供上不倒翁玩偶達摩,口操驚人之語,說甚麼「打入敵陣」、「擊垮(對手)」等等,於是掀起一股硝煙之氣。總之,這是事關約定服務國民的競爭,與造成國土荒廢的戰爭有別,是有益於國民的。

其實,資本主義亦是確立在轉化鬥爭心理為競爭心理上面。就如同任何的徘句(日本超短詩,後接一句可成另一種詩的形式「短歌」)之後若再接上這麼一句「就是接下去也是想要錢啊」,對於諸如此類有關人的金錢慾望,資本主義之所以成立就是建立在不是憑靠掠奪、強盜,而是個人的勤奮努力,在於競爭中達成的。由此觀之,民主政治、資本主義與其說是奠基於綿羊型的人性觀,毋寧應該說是奠基在經過修正的野狼型的人性觀上面,來得比較正確。

這種「經過修正後的性惡說」的思想,這樣一來,便歸結到鬥爭的冶煉觀念。正如語云「雨淋地固」,偶爾認真地爭吵一番,亦有助於人際關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力托斯說:「戰鬥是萬物之父,萬物之王。它可以彰顯某些為神,某些為人,某些為奴隸,某些為自由人。」這句話有時被當作歌頌戰爭,為奴隸制提供正當化而受到抨擊,可是作為表達鬥爭具有秩序形塑力,則亦有其真理的一面。黑格爾說的「萬物透過矛盾而發展」之辯證法,亦可解讀為「無鬥爭即無發展」的一種思想。

黑格爾的辯證法,於第一次大戰、第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經常被引用來作為讚美戰爭的哲學,但是爭鬥包涵傷害對方的鬥爭和提昇自己的競爭兩種。猶如「咒人墳穴二具」,相互傷害對方的鬥爭未必能夠得到發展。以下十二講,擬就「爭鬥」這種人性現象,來探討鬥爭與競爭的關係。##


※欲知下回更精彩內容,請逕洽千華購買:leoeunis@ms3.hinet.net